当前位置: 首页>>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教研室>>文艺学教研室>>正文

杨光


2015年10月29日 14:02  点击:[]

个人简历:

杨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美国布朗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山东师范大学东岳青年学者。山东省比较文学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网络文艺生产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基本理论、网络文艺与媒介美学、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与美育史。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5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教学成果奖2次。参与撰写《网络文艺论纲》、《文学理论实用教程》等著作教材2部。在《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社会科学辑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部分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摘录转载。

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基地班,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8年至今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基本理论、网络文艺与媒介美学、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与美育史

开设课程: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美学、西方文论、西方美学史、艺术美学与艺术鉴赏、西方艺术史等

论文

第一作者:

1、《论当代西方媒介文化美学研究的三种形态》发表于《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

2、《鲍德里亚的媒介意识形态观及其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发表于《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

3、《“审美”概念的重构》发表于《文艺争鸣》2007年第7期。

4、《文学性的再度谈论与文艺理论话语的生存空间》发表于《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5、《审美现代性的时间意识-兼论转型期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代意识问题》发表于《思想战线》2008年第5期。2010年该文被《新中国美学六十年:全国美学大会(第七届)论文集》全文收录,文化艺术出版社同年8月出版。

6、《当代视野中的秦汉审美文化理想》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第2期。

7、《2000-2004年国内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2006年发表于《中国美学年鉴2003》。

8、《否定的辩证法与“星丛”:阿多诺的反思批判精神及其方式》发表于《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9、《消费社会中的情感短信》发表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0、《媒介美学研究纵览》发表于2010年《中国美学年鉴06-07合卷》

11、《“纯”美学意识形态性质的三个面向》发表于《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12、《一个身体美学的批评个案:<搏击俱乐部>中的“身体”问题》发表于《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第3期。

13《镜中之像与画中之像——媒介语境中的生活与文艺复兴绘画》,发表于《艺术评论》2011年第4期

14《“公共性”的产生与“介入性”问题—从<泼水节—生命的赞歌>说开去》,发表于《艺术评论》2012年第10期。

15、《时尚与艺术:共享逻辑及其崩溃》,发表于《文艺争鸣》2012年第11期。

16、《时尚、大众与晚期现代性的美学困境》,载《美学与艺术的新向度—第六届东方美学会议论文集》,春风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

17、《时尚与大众:大众文化的时尚观》,载《大众文化研究:从审美批评到价值观视野》,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18、《微媒介与“微生活”中的审美》,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7期论点摘要。

19、《梦影之文—评散文集<简笔>》,发表于《光明日报》2016年1月18日第13版。

20、《时尚审美的流变与大众身份的生成》,发表于《文化研究》第26辑2016年8月。

21、《“日常审美经验”与“感知星丛”: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发表于《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7年第5期以《日常审美经验:生活论美学的“建构性”》为题主体转载。

22、《再思“美育代宗教”——在20世纪早期美学与佛学关系中的一个考察》,发表于《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23.《传播问题:大众媒介与“感觉结构”共同体——雷蒙德·威廉斯的媒介文化美学批判》,发表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4.《“沉默”的“震惊”与“麻木”的“愉悦”——阿多诺媒介美学批判中的“感知”批判维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年第3期。

25.《现代中国美学前期建构中的佛学因素略论》,《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8年第24期论点摘编.

26、《微时代的美育问题及其当代转向》,发表于《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19年第3期全文转载。

27、《新媒介文艺的“技艺”标准》,《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22日。

28、《基特勒媒介理论视野中的文学本体问题初探》,《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第4期。

29、《呈现书写与生命的辩证法——读<书与信中的旧时光>》,《光明日报》2019年08月07日14版。中国作家网“文学评论”栏目2019年08月07日转载。

30、《微众的批评:微时代文艺批评的新主体与形态》,《社会科学辑刊》2020年第6期11月15日。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21年第4期全文转载4月17日。

31、《梁启超“趣味”论美学的佛学因素》(第一作者),《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7月15日。

32、《感知三坊七巷的精神气场》,《光明日报》(2021年07月28日14版)

33、《“幻象救赎”的“幻象”及艺术问题——作为阿多诺媒介美学批判之“影”的鲍德里亚》,《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年第4期8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1年第6期全文转载.

34、《“非话语”的美学:重审舒斯特曼“Somaesthetics”的学科提议》,《中国美学研究》第18辑2021年12月15日。

35、《“元宇宙”何以成为文艺新生的契机》,《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2期。

第二作者:

1《现象与论争》发表于《文艺争鸣》2006年第3期。

2《冲突与沟通——当代中国“审美现代性”的认识与重写》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7期。

3《“现代性的中国式诉求”与西方影响——试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中的西方影响问题》发表于《求是学刊》2007年第5期。

4《媒介文化研究的美学省思》发表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5《文化研究•美学•媒介文化》收录《当代中国文艺状况及其美学策略学术研讨会会议文集》2007年4月。

6、《“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边界”问题》发表于《光明日报》2006年2月21日第十二版。

7、《”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发表于《新中国北京文艺60年1949-2009:文艺理论卷》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12月。

8、《佛学文艺与群治:梁启超美学思想的佛学色彩管窥》,收录《香山美学论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7月。

研究课题: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百年中国美学理论建构中的佛学因素研究”(21BZW072)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现代建构中的佛学因素研究”(19YJA751046)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美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构”(17JJD720010)子课题“中华美学精神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知识背景研究”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19ZD02)子课题“微时代文艺批评话语构成及其理论资源”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项目“媒介化时代的美学问题研究”(11CZW014)

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11&ZD022)子课题“当代中国大众文化中的时尚观研究”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13JJD750011)子课题“生活世界与美学基本理论重建的现实根基”

2021年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创意人才卓越班“四维”实践教学研究”核心成员

获奖:

2015年,论文《鲍德里亚的媒介意识形态观及其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文学评论2010年第3期),获29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0年论文《德里达声音思想的美学维度:以<声音与现象>为中心,获山东师范大学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2021论文《论乔姆斯基对“遵循规则”悖论的误解—兼论一种积极的哲学指向》,山东师范大学校级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关闭